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院部动态 · 正文
化学与食品科学学院到兴业县开展“点亮科普之光,共绘民族同心圆”科普进校园活动
来源:化学与食品科学学院 作者:组稿 发布时间:2024-11-09 20:41 点击量:

为进一步传播科学思想,培养青少年儿童勤动脑,爱科学,乐创造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将化学科普与民族工艺学习体验有机融合,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1月7日,化学与食品科学学院到玉林市兴业县山心镇玉林市民族中学、石柜小学开展以“点亮科普之光,共绘民族同心圆”为主题的“化育”科普学堂科普进校园活动。该院院长谭明雄、玉林市民族中学校长钟燕武、石柜小学校长卢德坚等领导老师出席活动。

图片1.png

“少年儿童安全守护计划”管道保护宣传

“食代先锋”管道保护志愿宣讲志愿服务团、“保护管道,安全‘童’行”志愿服务团通过PPT和实物展示,为孩子们宣传油气管道保护与安全知识,讲解日常如何预防意外伤害。在管道安全小剧场,志愿者通过人物角色扮演,以及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进一步帮助孩子们了解日常管道危险行为,以及意外伤害的自救方法。

美丽纸花施展“魔法变装”

在化学世界中,存在着许多令人惊叹的变色反应,这些反应不仅展示了化学的神奇魅力,也蕴含了丰富的科学原理。“为什么花朵能魔法般快速变色变装,还能有这么多漂亮的色彩?奥秘就是其背后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们一边讲解原理,一边往纸花上反复喷洒溶液,与孩子们一同见证神奇纸花“魔法变装”。花朵由白色变成黄色,接着从黄色变成红色,然后红色再褪色,最后变成蓝色。孩子们欢呼雀跃,踊跃上台体验奇妙的化学变化。

图片6.png

图片7.png

图片8.png

图片9.png

“小小侦探家”揭秘“秘密文字”

在有趣又好玩的“秘密文字”的科学实验中,孩子们快乐化身“小小侦探家”,在志愿者的引导和帮助下,一起解码“秘密文字”的奥秘。志愿者在白色滤纸上悄悄地写下了肉眼看不见的“秘密文字”,但当孩子们用酚酞喷至白色滤纸上之后,滤纸上奇迹地呈现带着浪漫紫红色的文字。“看!我找到秘密文字了!是我们学校的名字!”孩子们惊喜万分,纷纷展示自己发现的“秘密文字”,并聆听志愿者讲解其中的化学原理。“酚酞作为一种酸碱指示剂,它在遇到碱性物质时会变红。”

图片10.png

图片11.png

图片12.png

图片13.png

探寻“扎染中的化学”

“它的美之所以绚丽,是因为大自然赋予了它繁茂旺盛的生命力。扎染工艺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几千年历史传承和发展。”志愿者娓娓道来,为孩子们讲解介绍扎染的起源与发展,以及扎染中的化学知识和注意事项,进行绞扎、浸泡、染布等讲解示范,并为孩子们送上亲手制作的扎染布包作品。孩子们连连惊叹,感受非遗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图片14.png

体验“蓝印花布”——民族工艺型糊染

‌型糊染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民间传统印染技法,古称灰缬,是我国古代的印花技艺。在志愿者讲解结束后,孩子们跟随志愿者一起将黄豆粉和石灰粉按照1:1的比例调制粉糊,并借助带有民族元素图案镂空板,用刮刀将粉糊绘制到白色布包上,让创意在平凡的布袋上妙想生花。在结束学习体验后,孩子们纷纷表示,“学习体验活动非常有意义,不仅收获了快乐,还学习民族传统工艺,深深地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图片15.png

图片16.png

图片17.png

图片18.png

图片19.png

图片20.png

据了解,玉林市民族中学位于兴业县山心镇,是玉林市唯一一所民族中学,先后荣获自治区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称号,2023年还荣获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单位称号。石柜小学位于玉林市少数民族聚居的兴业县山心镇石柜村,2023年荣获“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先进集体”称号,2024年该村村委会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该院将继续根植当地民族文化沃土,充分发挥高校的特色和优势,持续打造“化育”科普学堂特色品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普创新融合,奏响民族团结“主旋律”,凝聚民族团结“向心力”,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不断提升服务地方、助力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

(作者/韦莉幸、庞观燕、赵师璇、陈冰霞) 

(摄影/梁子钰、姚美凤、殷晓煜、宋兰香、覃雪娜、伍绍飘、黄丽玲、张子华、林伟东、张茜、罗巧敏、廖文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