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玉林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立足专业特色,组织“桔光童行,梦想启航”小桔灯护航实践团、“‘乡’约推普助振兴5+N”计划实践队和“红数林垄上行6+1”志愿服务团等实践团赴玉州区高山村、大芦社区等地开展“行走的思政课”2025年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活动把红色教育、推普宣讲、乡村调研、农耕体验等装进同一实践篮子,打造“看得见、算得准、传得远”的社会实践2.0版。从书声校园到烟火街巷,从田间地头到红色场馆,志愿者们用脚步丈量乡土、用知识服务乡亲、用专业诠释青年担当,让青春身影成为乡村振兴画卷中动人的色彩。
图为实践队在高山小学合影
图为实践队在高山村社区合影
图为实践团在农田合影
小学传知播红韵,数学小院育新苗
在高山村小学,志愿者们把“红数林数学小课堂”升级为“故事+情景+安全+推普”四维课堂:“红色精神分享”环节通过讲述王二小、刘胡兰等英雄事迹,以互动问答形式激发学生爱国情怀;“普语忆征程,红韵润乡土”红色数学思政课,创新设计“红色密码破译”情境教学,将长征路线测绘、抗战物资调配等党史事件与数学应用结合,让学生在历史场景中感受数理智慧;“溺水安全教育”通过图片标注风险区域、演示自救技巧、情景模拟同伴落水应对等方式,强化学生安全意识;“讲好普通话,共筑语言桥”推普宣讲,则通过方言与普通话对比、古诗诵读挑战,提升语言应用能力。
图为实践团给小学生进行课堂宣讲
图为实践团给小学生进行课堂宣讲
图为实践团给小学生进行课堂宣讲
图为小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图为实践团成员给小学生发放奖品
图为实践团与小学生合影
社区推普聚合力,调研推广促乡兴
社区实践以“推普+调研”为核心。“推普”环节,志愿者们先为村民系统推讲普通话:从发音技巧入手,示范“你好吗”“谢谢”等15条日常用语的标准读法,对比“苹果”“土豆”等15组物品的普通话与本地话发音差异,还逐字纠正大家的发音细节。为提升参与度,现场设置“普通话挑战”:村民随机抽取古诗片段诵读,或用普通话描述日常场景,挑战成功即可领取牙刷牙膏、毛巾等实用奖品。同时还让村民填写“推普实情调查”与“乡村振兴调研”问卷。问卷涵盖日常用语习惯、普通话学习需求等推普内容,以及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改善等乡村振兴问题。村民们积极配合,有的还主动提出建议。
图为实践团向村民推讲普通话
图为实践团向村民推讲普通话
图为实践团向村民推讲普通话
图为实践团指导村民填写问卷
图为实践团指导村民填写问卷
图为实践团给村民发放奖品
图为村民展示获得的奖品
专业赋能治理,解锁"数智"实践新模式
走进玉林市玉州大芦社区开展“数韵青春,发展洞察”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以“数学+社区治理”为创新支点,通过问卷调研、技术科普双重维度,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基层发展动能,为社区治理注入青春智慧。
图为走进玉林市玉州大芦社区开展“数学+社区治理”社会实践活动
田畴躬耕砺心志,劳动实践铸初心
在农田实践中,“红数林”垄上行劳动实践课堂组织志愿者跟随农户参与农耕劳作。大家分组协作清理稻草,沉重的草捆让众人体会到农事的艰辛。跟着农户学习翻新稻田时,志愿者们从生疏到熟练,汗水浸湿衣衫,却在劳作中感受到耕耘的力量。农户“土松透了秧苗才扎根稳,年轻人也一样”的朴实话语,让大家对扎根成长有了更深领悟。收稻谷志愿者们赤脚踩在田泥边,每个动作都饱含对土地的敬畏。这些经历,让“粒粒皆辛苦”从文字变为真切感受,让大家深刻认知粮食来之不易,也明白了劳动对乡村振兴的重要价值。
图为实践团帮农民搬运稻草堆
图为实践团帮农民翻新稻田
图为实践团帮农民去除稻草杆
图为实践团帮农民收稻谷
图为实践团与农民合影
志愿者们身着防晒衣、头戴草帽,在田间地头挥洒汗水,协助做好农耕,将理论学习延伸至大自然,在劳动中体会乡村之美、劳动之美,锻炼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热爱劳动的品质,在农耕体验中收获丰收之乐。
党建引领实践,打造"移动红色课堂"
实践团延续学院"红数林"党建品牌特色,创新开设"田间廉政党课",让理论宣讲扎根乡土。全体人员走进高山村家风家训廉政教育基地,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开启沉浸式学习。讲解员细致介绍展区内陈列的族规家训拓片、清廉人物,结合历史照片重点阐释革命先辈在斗争中传承优良家风、坚守廉洁初心、拒绝腐蚀诱惑的感人事迹,让大家在家族记忆与革命历史的交融中,感悟“克己奉公”的精神内核与“家风正,则乡风淳”的深刻内涵。
图为实践团聆听讲解员讲解介绍
图为实践团聆听讲解员讲解介绍
图为实践团聆听讲解员讲解介绍
庞伟结合这些家风家训故事与当代案例,为志愿者们宣讲廉洁文化:从“一钱太守”刘宠的典故到身边党员干部以良好家风带动村风的事迹,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到乡村治理中“清廉家风促村务公开”的实践,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廉洁是福、贪腐是祸”的理念与“家风家训润乡土”的认知相互印证。
图为庞伟给实践团成员开展廉洁宣讲
图为庞伟给实践团开展廉洁宣讲
廉洁教育环节,志愿者们开展手工活动,专注剪裁“廉”“洁”字样彩纸,将“克己奉公”理念融入指尖创作。随后,丘夏薇、邓力搏结合本地清廉典故宣讲解读,呼吁同学们把这次廉洁教育的感悟带回校园、融入生活,既做知识的学习者,更做廉洁的践行者。未来无论身在何处,都要以清为美、以廉为荣,让青春在坚守初心中绽放光彩,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清廉力量。
图为实践团展示廉洁手工作品
图为邓力搏给实践团进行讲话
深耕品牌,“红数林”的延续与创新
作为学院社会实践的特色品牌,“红数林π行动”实践活动通过“高校+社区+乡村”联动模式,构建起教育赋能、文化传承、实践育人的多维体系。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学子们将数理知识转化为服务乡村的本领,将青春热情融入乡村振兴的实践,在红色教育中坚定信念,在推普宣讲中促进交流,在乡村调研中了解需求,在农耕体验中感悟成长。学院将持续深化“红数林π行动”,推动社会实践向项目化、专业化、品牌化迈进,引导更多青年学子在乡村振兴一线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让青春在民族复兴征程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