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院部动态 · 正文
化学与食品科学学院校地联动垃圾分类科普赋能地方生态文明建设
来源:化学与食品科学学院 作者:庞观燕、李迪、赵师璇 发布时间:2025-07-16 00:02 点击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导青年学生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7月12日至14日,化学与食品科学学院联合玉林市城市管理监督局、玉林市生态环境局、玉林市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循环学院、玉林市科技馆、东秀社区等单位,共同开展垃圾分类科普宣传暨新时代生态文明实践系列活动。活动为期3天,先后走进东秀社区、玉林市科技馆以及兴业县山心镇中心小学,通过校地协同的方式,将生态文明理念传播到基层一线。

“00 后”开讲啦:“绿马甲”垃圾分类宣传进万家

“00后”青年宣讲团的志愿者活跃在社区、场馆和村头,他们身穿醒目的绿色马甲,化身环保宣传“小老师”,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贴近生活的案例,向群众详细讲解垃圾分类的知识、意义和具体方法,“手把手”教群众掌握垃圾分类技巧,让环保理念更接地气、更入人心。“电池是有害垃圾,纸巾是其他垃圾,矿泉水瓶要洗干净再投递……”宣讲团成员一边拿着分类道具演示,一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解知识,吸引了不少居民驻足参与。

图片1.png

志愿者为孩子们讲解垃圾分类知识

图片2.png

志愿者为孩子们讲解大气污染防治知识

同时,持续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示范作用,让“绿色校园”建设成为全体师生的行动自觉。建立由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组成的志愿服务队,通过“科普宣传+智能回收”的模式,助力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落地见效。在校园公寓楼区域,志愿者们借助垃圾分类卡片,向同学们科普垃圾分类知识,并在新建的垃圾分类智能回收站前进行示范操作,耐心指导同学们使用手机扫码、正确投放可回收物,发挥“绿色校园”建设的先锋力量。活动通过党员带头、科技赋能的方式,让垃圾分类成为校园新时尚。

图片3.png

学生党员指导同学使用垃圾分类智能回收

图片4.png

学生干部带头开展垃圾分类智能回收

玩转垃圾分类:益智游戏“分”出绿色新花样

在玉林市科技馆、兴业县山心镇寨门村的活动现场,志愿者不仅设计了“分类大转盘”“垃圾卡片投递”“垃圾分类沙袋投掷”等益智游戏,吸引了大批市民和村民热情参与。活动现场笑声不断,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垃圾分类的“通关秘籍”。

图片5.png

孩子们体验“垃圾分类沙袋投掷”益智游戏

图片6.png

群众参与“垃圾卡片投递”益智游戏

“塑料瓶是可回收物,过期药品是有害垃圾——转盘转到哪里,就要答对才能得分!”在“分类大转盘”游戏区,参与者们聚精会神,盯着转盘指针的落点快速抢答。而在“垃圾卡片投递”环节,群众则化身“分类能手”,将画有各种垃圾图案的卡片准确投入对应的迷你垃圾桶模型,每投对一个,周围便响起一片欢呼。最热闹的还属“垃圾分类沙袋投掷”,参与者需要将印有垃圾名称的沙袋精准扔进不同分类的篮筐里,不少家长和孩子组队挑战,玩得不亦乐乎。“没想到垃圾分类还能这么好玩,孩子玩了几轮就记住了!”一位带着孩子参加活动的妈妈兴奋地说。垃圾分类益智游戏将知识性与趣味性完美结合,使参与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了对垃圾分类的理解和记忆。

图片7.png

群众参与“分类大转盘”益智游戏

垃圾“变形记”:一场让废品“开花”的环保创意盛宴

用废纸箱制成的“垃圾分类投放站”模型里,每个“垃圾桶”都贴着萌萌的卡通标签;旧塑料瓶经过裁剪和雕琢,变身五颜六色的精美花束;就连枯枝落叶经过巧思也“变身”成精致好看的树屋……一场别开生面的环保创意秀——“零废环保,绿动未来”环保主题大赛暨环保手工艺品展正火热上演,从大赛中脱颖而出的30余件获奖作品集中亮相。大学生志愿者们用巧思与创意点燃了环保热情,用艺术魔法唤醒沉睡的垃圾资源,让环保行动变成触手可及的时尚生活方式。

图片8.png

志愿者为群众讲解和介绍环保手工作品

图片9.png

环保手工艺品展

科学实验秀:“绿色卫士”揭秘环保科学小奥秘

“化育”科普学堂志愿者化身“绿色卫士”,通过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向群众揭示环境变化的奥秘。在“模拟冰川”实验中,志愿者们用小苏打制造出迷你“冰川”,随着加入醋后所产生的化学反应,“冰川”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融。现场观众纷纷拿出手机记录这一震撼过程。志愿者一边操作一边讲解:“小朋友们,短短几分钟,“冰川”就融化这么多。在现实中,全球变暖正在让真正的冰川加速融化,这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威胁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所以请我们一起保护环境。”

图片10.png

“化育”科普学堂志愿者做“模拟酸雨”科学实验

“模拟酸雨”科学实验更是让小朋友们大开眼界。志愿者们用二氧化硫溶于水制成模拟酸雨,将其滴在不同的材料上。随后,各类材料的表面逐渐出现腐蚀现象。“这就是酸雨的破坏力,日常生活中各种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以及燃烧化石燃料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志愿者娓娓道来。不少群众纷纷感慨,“这些科学实验特别直观、形象而生动,孩子一下子就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柚”见新生:绿色产品引领环保新时尚

在绿色环保产品展区域,玉林师范学院以废弃柚子皮为原材料研发的洗发水、手工皂、洗洁精等日化产品一经亮相,便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围观。这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环保产品,散发着清新柚香,不仅展示高校变废为宝的创新能力,更承载着“循环利用,保护环境”的绿色理念。“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模式,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地方环保产业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科研范例,展现出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助力绿色产业升级的积极作为。

图片11.png

志愿者为孩子们介绍绿色环保产品

图片12.png

群众参观绿色环保产品展

此次活动是高校充分发挥高校人才、科研与教育优势,深化校地合作、服务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实践,通过科普宣讲、互动游戏、实验演示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将科研成果展示、科普知识传播、志愿服务有机结合,助力提升群众的垃圾分类意识和环保素养,也为校地协同推进绿色发展积累宝贵经验。在未来,该院将继续坚持探索创新,将高校的智力资源与地方发展需求紧密对接,推动更多环保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持久的高校力量。

(图片/俸怡婧、苏英林、梁昊旻、黄彩梅、谢芳渟、韦娟娟、农欣秀、伍绍飘、李晋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