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院部动态 · 正文
文学与传媒学院:一纸方寸,墨润童行
来源:文学与传媒学院 作者:宁慧潼 黄雨露 蓝彩菲 发布时间:2025-07-31 16:56 点击量:

为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青少年儿童规范书写和审美鉴赏的能力,7月13日至18日,文学与传媒学院组织学生志愿者赴玉林市图书馆开展以“一纸方寸,墨润童行”为主题的公益课堂实践活动。

1215414380007231.png

结构框架藏乾坤,钩提撇捺见真意

书法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一撇一捺间凝练着汉字的形美与意蕴。书法课堂上,志愿者从坐姿、握笔姿势到练习笔画及范字逐步教学,循序渐进地指导小朋友们筑牢硬笔书法训练的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志愿者结合多媒体课件及实物演示系统讲解与直观呈现“永字八法”的基本笔法,形象地帮助小朋友们理解与掌握汉字书写的基础笔画和结构规律。同时,志愿者密切关注小朋友们的书写情况,及时纠正他们的握笔、运笔姿势及结构问题,让小朋友们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规范书写的能力。

1216068023289911.png

在掌握笔画笔顺的基础上,志愿者针对小朋友们的学习进度开展范字教学,如“小”“十”“左”“大”“土”等,并进行分组巩固练习和纠正,帮助小朋友们掌握简单的日常用字,学会在习字中感悟书法运笔技巧,体会书法的线条美、结构美、章法美。

甲骨文字趣识义,部首奥秘巧探寻

汉字独特的表意系统兼具逻辑性与艺术性,是中华民族文化创造中的瑰宝。寓教于乐,游戏教学是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为了更好地激发小朋友们了解汉字的兴趣,志愿者在课间设置了许多生动有趣的小游戏,如看图猜字、甲骨文连连看、部首拼字大冒险等。

“小朋友们有没有想过在汉字没有诞生的时候,古人是如何记事的呢?对,就是画画。”志愿者以造字的起源为切入点,将图像与汉字的渊源娓娓道出,解释汉字以象形字为基础发展出表意文字系统并逐渐符号化的演变过程,耐心引导小朋友们在游戏中探寻造字的奥秘与汉字的意义。

1216352952831434.png

课堂氛围轻松活跃,小朋友们踊跃参与汉字游戏,大方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思考。现场互动积极愉悦,丰富了小朋友们的学习体验,锻炼了小朋友们的分析能力与交流能力。

1217024943940907.png

笔落素纸传书韵,墨润童心启智思

经过连续多日的汉字探源与范字教学,小朋友们的书写能力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在公益课堂的最后一天,志愿者组织小朋友们开展诗词摘抄与手写书签结合的主题创作活动,进一步拓展文化传承的形式与内容,实现诗词意境与书法艺术审美传承的双向互动。

1217309711828971.png

小朋友们认真地学习多媒体课件上的诗词内容,专注地填写书签,并自豪地向镜头展示自己的书签作品。“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山村咏怀》的内容在稚嫩的笔迹下定格在孩子们样式不同的书签作品中,流淌出诗歌、书法与童趣相互融合的别样韵味。通过此次活动,小朋友们体会到诗词与书法之美,并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提升审美素养与动手能力。

此次实践活动将文化传承与能力提升有机结合,为小朋友们开启了一道认识书法技艺的知识之门,让小朋友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锻炼阅读、书写、审美等多重能力,提升规范书写汉字的水平,增强了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活动中,志愿者发挥专业优势,让书法文化在代际互动中更具人文温度地实现传承,用实际行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展现青年大学生以育人实践回馈社会的责任与担当。